基本面分析:從初學者到專家

基本面分析:從初學者到專家

基本面分析:從初學者到專家

交易中的基本面分析是一種通過評估經濟、金融和其他定量或定性市場因素來評估資產內在價值的方法。 它可以説明交易者判斷某項資產在市場中是被高估還是低估,使其能夠基於認知價值而非僅依賴技術分析(如價格波動)來做出交易決策。 基本面分析可能包括對通脹、利率以及其他微觀經濟指標等相關經濟因素的考察。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有什麼區別? 

基本面分析不同於技術分析。 當我們談論技術面時,我們指分析交易圖表上看到的內容,使用指標、交易量、形態和交易平臺上的其他工具來識別潛在的入場點和退出點。 

一些交易者在交易時只喜歡使用技術分析,因此他們對圖表告訴他們金融工具的方向感到滿意。 同樣,一些交易者更喜歡基本面分析,因此他們只根據銀行和政府做出的決定或與自然災害有關的事件等重大事件進行交易。

不要尋找有關基本面與技術面哪個更好的答案,因為交易時沒有正確或錯誤的方法可遵循。 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交易方式,以便從你的角度獲得最佳結果。 請注意,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結合可能會增強你的交易決策,使你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避免因你未注意到的基本面因素而出現大幅波動的風險。

使用基本面分析進行交易的方法:

在不斷變化的外匯交易市場中,瞭解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性、增長和貨幣政策有重大影響的巨集觀經濟因素至關重要。 這些因素同樣會影響一個國家貨幣的供求關係,從而對當前及未來的幣值產生影響。 因此,當外匯交易者關注並解讀這些巨集觀經濟因素時,便能分析短期與長期的趨勢,預判貨幣走勢,從而制定更具依據的交易策略。 

讓我們深入探討以下詳細內容。

宏觀經濟因素:

I. 經濟增長(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代表特定時期內一國境內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GDP 是經濟健康和增長的指標。 當GDP上升時,經濟就會擴張; 相反,GDP 下降則表明經濟疲軟或衰退。 

外匯交易者密切關注GDP公告,因為GDP的變化會顯著影響貨幣的走勢,並讓政府根據GDP數據做出決策,這也可能影響市場。 因此,交易者通常會嘗試預測GDP數據的發佈並據此進行交易。

投資者密切關注的GDP數據引發不同的反應: 

  1. GDP 數據低於預期: 

當一個國家的GDP數據低於預期時,通常意味著經濟走弱、表現不佳,這可能會導致該國貨幣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 例如,當美國GDP低於預期時,這表明貨幣政策可能決定降低利率水準或不加息。 這將降低對美元投資的吸引力。 因此,美元可能會下跌。 

  1. GDP 資料如預期公佈:

當一個國家的GDP資料如預期公佈時,貨幣價格就會出現漲跌互現、沒有明確方向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交易者通常會尋求更多細節來解讀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投資者可能會將過去幾年或去年同期的GDP數據進行比較,以獲得全面的瞭解。

  1. GDP 數據高於預期: 

高於預期的GDP通常會增強該國的貨幣,並表明該經濟體具備有吸引力的商業環境。 它增強了消費者信心並增加了該國內的活力。 例如,如果美國公佈的GDP高於預期,我們可能會看到美元兌其他貨幣升值。

II.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衡量的是貨幣購買力隨時間變化的速度,以及商品和服務價格的逐漸變化。 當價格上漲時,每單位貨幣的價值就會降低。

通貨膨脹率是一籃子選定商品和服務一年內的平均價格。 通貨膨脹率高意味著價格上漲較快,而通貨膨脹率低意味著價格上漲較慢。

針對通貨膨脹率,各國央行的回應是,通貨膨脹率上升可能導致他們提高利率以抑制物價上漲。 較高的利率將使該國因高利率而更吸引來自外國的投資,從而使該國的貨幣升值。 

例如,當美聯儲提高利率時,由於利率較高,美元對來自外國的投資將更具吸引力。 因此,我們可能看到這種情況下美元指數上漲; 相反,如果美聯儲降息,美元就會失去升值空間。 

III. 利率:

中央銀行利率變化通常會影響外匯市場。 利率對經濟指標作出反應,因此利率的任何意外變化都可能影響交易者。

利率表示本金的利息百分比。 無論是對貸款人而言,還是對借款人而言,它是借款人的債務成本和貸款人的回報率。

當你貸款時,你將支付本金和額外的百分比來補償貸方。 這筆額外金額被視為貸款人的回報和借款人的貸款成本。  

利率變化如何影響貨幣市場、股票和大宗商品?

  • 對於貨幣市場而言,當一國央行提高利率時,該國貨幣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就會增大,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對其他貨幣升值。 相反,較低的利率可能導致貨幣失去升值空間。 

例如,如果英國央行決定降息,而美聯儲加息,那麼英鎊將失去升值空間。 同時,美元將因利率上升而受到提振,從而影響英鎊/美元的走勢。

  • 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利率上升將對股價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借貸成本增加,從而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減緩擴張。 此外,這會降低股票相對於債券等低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因為更高的利率將提高用於評估公司未來收益的折現率。 
  • 對於大宗商品而言,一切都與機會成本有關; 更高的利率可能會使大宗商品(非收益型資產)等資產的吸引力低於生息資產。 

利率是金融市場中至關重要的基本驅動因素,交易者必須密切關注。 這些經濟數據可以幫助他們預測市場走勢並做出明智的交易決策。

IV. 失業:

失業率衡量的是尋求就業的工作力的百分比。 該比率是經濟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各國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時會密切關注該利率。

較高的失業率通常表明經濟狀況不佳,可能導致該國的消費和生產力下降,從而削弱市場對其貨幣的信心,導致貨幣貶值。 相反,較低的失業率則表明經濟健康,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推動貨幣升值。 

從市場情緒的角度來看,低失業率能夠提振信心,增強風險偏好,有利於高收益貨幣和資本類資產的表現。 相反,高失業率會削弱市場的風險偏好,從而使避險貨幣或黃金、白銀等非收益型資產受益。 

V. 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支出和稅收來影響經濟,無論是在衰退還是增長。 在經濟衰退期間,政府增加支出並減稅收以刺激經濟。 相反,當通貨膨脹上升時,政府會提高利率並削減開支以冷卻經濟。 

 財政政策有兩種類型: 

  1. 擴張性財政政策:降低稅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這種政策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從長遠來看增強了貨幣的實力,但由於貨幣沒有明確的方向,對市場的直接影響可能是好壞參半。

  1. 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提高利率和削減政府開支作為方法來防止或降低通貨膨脹率。 

這種政策與擴張性政策的效果相反,較高的借貸成本可能會削弱投資者信心,使其在交易時更加謹慎。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往往更傾向於轉向避險資產,避開生息資產和高風險貨幣。

VI.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控制貨幣供應量、實現經濟增長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調整,以及量化寬鬆(QE)和量化緊縮(QT)等工具。 量化寬鬆是指央行通過購買資產(如國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增加貨幣供應,以刺激經濟增長。 QE 通常會導致貨幣貶值; 相反,量化緊縮則是相反的過程,央行從市場回收流動性,減少貨幣供應,從而可能推動本幣升值。

在外匯市場交易時,交易者應密切關注關鍵經濟數據及相關事件,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會議和講話內容。 這些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相關貨幣的價格走勢,使交易者能夠根據巨集觀經濟因素提前預判市場方向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交易者應關注的關鍵經濟指標:

央行在制定利率決策時密切關注兩個關鍵指數,交易者也應關注這兩個指數,以預測央行有關利率政策的決定,這將有助於他們完善交易策略。  

  1.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衡量一籃子商品和服務隨時間發生的整體價格變動。 該指數以百分比形式顯示價格的環比(MoM)和同比(YoY)變化。

核心 CPI 是各國央行偏好的數據,因為它排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燃料,從而提供更準確的數據。 當核心 CPI 超過 2% 時,通常意味著央行將加息以控制不斷上升的通脹率; 反之,當其接近或低於 2% 時,央行則可能降息,以支持經濟並減緩通縮趨勢。

通常,高利率會吸引資本流入,從而利好本國貨幣; 它也有助於抑制因進口商品和服務而導致的高通脹。 相反,當通脹下降時,情況則相反。

因此,交易者應密切關注該指數,以判斷其發佈值是高於還是低於 2% 的門檻,從而預測市場的可能反應。 這將有助於交易者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1.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從產品製造商或服務供應商的角度衡量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平均變化。 高 PPI 讀數表明製造成本上升且膨脹,這預示著潛在的加息,並對該國貨幣產生積極影響。 相反,較低的PPI讀數表明製造成本適中且可接受,預示利率將穩定或下降,這將對該國貨幣產生負面影響。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衡量批發端的通脹水準,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反映終端消費者所面臨的價格變化。 兩者均為每月公佈的重要經濟數據。 這兩項通脹指標對於評估利率決策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

基本面分析使用諸如 GDP、通貨膨脹、利率、失業率以及財政和貨幣政策等工具,全面考察影響貨幣內在價值的各種因素。 它還包括 CPI 和 PPI 等關鍵經濟數據,説明交易者預測央行的政策決策及市場的相應反應。 這與技術分析形成對比,後者側重於平臺上提供的圖表形態和技術指標,用於判斷貨幣當前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因此,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應結合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從而優化策略並更好地把握交易時機。 

Table of Contents